首页 首页
 随写杂谈
 
随写杂谈  
在线留言  
 
 
家乡的墟日

江洪涛

    在闽西客家山区,客家人把乡镇的集市称为“墟日”,墟日文化丰富多彩,她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乡镇的墟日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一六”墟、有的“二七”墟、有的“三八”墟、有的“四九”墟,总之,都是相隔五天轮一次。相邻乡镇的墟日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能够让商贩们有更多的交易机会。我的家乡的墟日是“二七”,就是说逢农历“二或者七”是墟日。墟日这天,一些山里的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采摘的中草药以及自己编织的工艺品挑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而后他们把交易所得采购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衣物回去;此外,很多小商小贩更是闻风而动,他们把城里的商品运动墟场上叫卖,由于墟日里的各类商品比平时便宜很多,于是,乡亲们就提着篮子、带上钱往集市赶,这就叫做“赶墟”。墟日一般从天亮开始,以前交通不便利,山里人要赶路,下午两点左右就散墟了;如今,各种交通工具都有,所以散墟的时间一般延后到晚间六点左右。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墟日也一直在变化,如以前交通比较不发达,交通工具也不多,商贩们有的只能挑担、有的拉板车前往、也有个别的用自行车来驮去赴墟。如今有的骑摩托车或者开小货车载着商品前去赴墟。家乡的墟日始终是农村经济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墟日文化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作者系福建龙岩市安然燃气有限公司员工) 

 
 
北京中民燃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204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952号]                  首页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