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座自主建设的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江苏LNG接收站,坐落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外海距海岸14公里的西太阳沙海域上。
1月29日,记者走进了这个被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世界上建设和运行难度最大的LNG接收站”。
虽然已近立春的节气,扑面而来的海风依然让人感觉异常湿冷,刺骨的寒意,逼得人禁不住缩脖蜷腰。
“今天的风还算是温柔的呢!平时我们工作时,为了方便操作,还不能像你们这样穿得厚实呢。”看着我们“全副武装”后还说“冷”,接收站站长盖晓峰笑着说道。
“这里是天下第一站”
年届不惑的盖晓峰,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冷及低温技术专业。在大庆油田工作了10年后,2005年9月被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的领导点将调到这里。黑、瘦、憔悴但很精神的他,是江苏LNG接收站创始元老和中坚骨干。
“这里是天下第一站,我见证了它的孕育、诞生到快速发展!”盖晓峰自豪地说。
江苏LNG接收站项目于2005年5月启动。2011年6月30日实现投产一次成功,创国内LNG项目投产试运用时最短、试车气损失最少、LNG槽车装车与接收站同步投产纪录。
接收站主要接收、存储和气化来自海外的LNG,通过外输管道与中石油冀宁联络线和西气东输一线联网,为江苏省用户和西气东输管网供气,同时进行LNG槽车充装外运。
盖晓峰介绍说,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国内建设首座离岸LNG接收站,江苏LNG接收站建设和运行都面临着“N”个“前所未有”。由于如东海域的海基为沙洲,所以在海基上铺管难以固定,容易移动造成管道断裂。怎么办?创业者们进过深思和论证后,在沙洲上建起了10公里的跨海管道桥,既安全又实惠。接受站建于离岸14公里的人工岛上,为外海敞开式码头,因航道所限,船只必须乘着潮水进港,在海水涨潮到高平潮时的两个小时内靠泊,而卸料作业多半在夜间进行。“在这两个小时内你必须把31个规定动作做完,如果过时就要根据合同支付供货方滞港一天11万美金的违约罚金,更可怕的是还有可能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尽管自投产以来已成功接船46艘安然无事故,但盖晓峰谈起来没有一丝轻松,“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天天头上顶个钟啊!”
接收站码头上风大、气候条件恶劣,每次接船都是一次风险考验。尤其是进入用气冬峰,海洋区域的寒流难以预测,加之夜间作业时要面对7级以上的冰冷海风,对每个现场作业人员而言那种冷和紧张难以言表。
“但那时我们只考虑着时间和安全,冷和苦都感受不到了!”盖晓峰说,“天越冷,我们就越忙、越紧张!”自去年12月以来,接收站每月要接7~8艘船,仅12月8日~15日就连接了4艘船。
“这有一半以上的已婚‘单身汉’”
江苏LNG接收站现有65名员工,有20多人已婚。“创业8年多来,我们这里有一半以上的已婚‘单身汉’。”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边海军介绍说。
就拿他本人来说,2005年从东北调到如东工作几年后,组织上考虑到他小孩要读高中,才将他爱人从外地调到如东工作。可一家还没团聚几天,公司总部就搬到了离如东近60公里的南通市区。“所以,我家是距离最近的分居家庭。”边海军告诉记者,借着这次陪我们采访的机会,他很想抽空去跟孩子的老师沟通,平时真的是难得有机会。
盖晓峰妻子原先在某公司机关工作,为了照顾丈夫的工作,只能到如东一家运输公司食堂工作了。
“这也带来了好处,大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效能发挥到最大化!”边海军说,到南通工作8年多,他没休过一次假,不是不想,事件堆在那儿,你想休也休不了啊!
“中层以上干部全都是两地分居。”公司总经理张成伟说,“没办法,事多人少,就这么多编制,大家只有拼命干活。”一线生产加管理员工总共才130多人,在全系统,这里单人投资规模最大,人均投资效益最大。
一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特别是入冬以来长三角地区天气异常寒冷,天然气需求量大,供气十分紧张。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和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保供工作部署,努力克服气温持续偏低、阴雨连绵等极端困难,保证了接收站高负荷安全平稳运行,向西气东输一线管网日均输气达2471万方/天,达到设计能力的2倍;槽车日均外运天然气116万方/天,为保障向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头一个月,接收站安全接卸5船、52万吨LNG,外输天然气8.02亿方,其中向西气东输一线管网输气7.66亿方,通过槽车向全国各地外运天然气3583万方,实现生产开门红,创国内LNG接收站单月输气量最大新纪录。
“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得做”
在2.5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上,江苏LNG项目因“安全第一”需要成为一个准军事管理单位,非工作人员得持特别通行证才能进区。因此,这里也就更显得封闭、枯燥。整个工作区域内只有两座被海风腐蚀得锈迹斑斑的篮球架为员工提供娱乐服务。
“平时也少有人玩球,因为风吹起的扬沙砸得人都睁不开眼。不过,现在比刚来时了无人烟的景象好多了!”曾长期驻岛工作的边海军,对岛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自然是相当的熟悉。他透露,公司近期将建一个小规模的读书屋来改善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走进监控调度室,巨大的电子屏幕将整个站区尽收眼底。“这里的每个生产区域随时都在我们的监控之下。”值班长赵世亮正严密地监视着屏幕。“滴、滴滴、滴滴滴……”突然一台电脑里想起了蜂鸣声。他立马赶过去指挥具体操作员陈雄切换图片、聚焦放大,而后记录观察情况。
“这表明那边有机台异常运转,我们会马上安排人员去现场巡视。”处理完后,他又指挥巡视另一个重点监控点。“当班的8小时内,我们都得眼不离屏,不允许有一点疏忽!”
问及工作的感受,这位来自重庆的“85后”腼腆一笑说:“眼累、枯燥!”“不过没办法,石油人都是这样,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得做!”
而在张成伟看来,作为“天下第一站”的创业者,必须是“石油人中的石油人!”
2009年和2010年,接受站分别招收了两批员工。招工时,除了在专业知识上有严格的要求,还“私下”要求必须特别能吃苦,守纪律。
“没有这支优秀精干的队伍,我们绝对对付不了这样的工作量和要求。”盖晓峰告诉记者,入冬以来,接受站已满负荷运行2个半月时间,每天必须都有三人24小时在岗,每小时必须都运行设备作一次巡检……不能有任何闪失!
“江苏LNG项目是中国石油LNG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江苏LNG的建设,中国石油培养了自己的EPC(设计、采办、施工)队伍,同时培养了一支完全能够自主运行和管理接收站的队伍,是中石油LNG的种子队,是‘黄埔军校’。”谈起自己的团队,张成伟十分自豪。
(摘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